五月婷婷视频在线,日日夜夜免费精品,国产情趣视频在线观看,72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日韩福利在线观看,欧美日韩精品一二区,伊人91视频

申請實習證 兩公律師轉社會律師申請 注銷人員證明申請入口 結業(yè)人員實習鑒定表申請入口 網上投稿 《上海律師》 ENGLISH
當前位置: 首頁 >> 業(yè)務研究 >> 專業(yè)論文

論網絡虛擬財產的繼承

    日期:2012-09-10     作者:上海廖得律師事務所 廖佩娟

(本論文由上海律協(xié)信息網絡與高新技術業(yè)務研究委員會上傳并推薦)

【內容摘要】 隨著信息網絡的迅速發(fā)展,人們的交流方式生活方式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與之相關的法律問題應運而生,有關網絡虛擬財產的案件層出不窮。人們開始擔心這些網絡虛擬財產在我們死后到底應該怎么處理,能否作為遺產由繼承人繼承,這些問題已成為當今繼承法修改的一個重要新興課題。對于網絡虛擬財產能否繼承問題的討論,應建立在認清該財產性質的基礎上。本文將從網絡虛擬財產性質的角度出發(fā),來談網絡虛擬財產究竟能否繼承,怎么繼承的問題。
【關鍵詞】 網絡虛擬財產  性質  繼承
 
      我國的《繼承法》制定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那時網絡還沒有興起,對于財產繼承的規(guī)定僅限于有形財產,還包括知識產權。而隨著電子信息的迅速發(fā)展,網絡的廣泛應用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交流途徑,與網絡虛擬財產相關的繼承問題也隨之應運而生。QQ、E-mail、微博、網絡游戲等耗費了我們大量時間和精力的電子產品不僅保留著我們與親友溝通感情的聊天記錄,點滴生活感悟的文字圖片,還有樅橫游戲世界的武器裝備,甚至是商業(yè)秘密與科研資料。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現有即時通訊用戶3.9億,博客用戶3.1億,社交網站用戶2.3億,微博用戶1.9億;截至2010年6月份,個人網店的數量已經達到了1200萬家。這些虛擬財產在用戶死后如何處置,將是我國今后面臨的一大問題。這些能夠滿足家人物質和精神需求的虛擬財產是否屬于《繼承法》中的“遺產”范圍?能否被具有真實身份關聯的親屬繼承?又如何實現遺產的轉移?這些疑問在法律上卻無所依據成為虛擬財產繼承的一大疑問。
      所謂網絡虛擬財產一般認為是虛擬的網絡本身以及存在于網絡上的具有財產性的電磁記 錄。我國 臺灣地區(qū) http://baike.soso.com/v18555.htm?ch=ch.bk.innerlink 的有關法律稱:“網絡虛擬財產在本質上只是一組保存在服務器上的數字信息即電磁記錄”。計算機之間傳遞數據的各種連線以及運營于網絡的各種軟件共同營造了一個虛擬的網絡世界,這個虛擬的網絡本身就是一種虛擬財產。從外延上來講,虛擬財產除了虛擬網絡本身還應當包括存在于虛擬網絡上的具有財產性的電磁記錄。電子信箱、 QQ號碼、網絡游戲中的 “武器裝備” 等都是一種以電磁記錄的形式存在于網絡的虛擬財產, 它們以網絡為載體,存在于網絡上,但又不同于網絡本身,從類型上來看,它們是一種區(qū)別于網絡本身的一種虛擬財產。根據現有的實際情況,可以將網絡虛擬財產分為兩大類:第一類即為網絡游戲中的 “角色”“武器”“ 裝備”“金錢” 等虛擬財產。另一類則為除了網絡游戲之外的其他虛擬財產,如網上社區(qū)里的帳號、等級、頭銜、金錢以及電子信箱、QQ 號碼等。從繼承法的角度討論網絡虛擬財產是否應屬于繼承的范圍就要先理清該虛擬財產的性質。梁慧星教授認為,“所謂財產,是指具有經濟價值,依一定目的而結合之權利義務之總和。”有關網絡虛擬財產的性質,理論界眾說紛紜,主要有以下幾種學說:
      一、商品說?;乇軐⑵溥M行歸類,直接認為虛擬財產作為一種商品應予以法律保護。虛擬財產可以和現實中的貨幣互相聯系,因此網絡虛擬財產從某種程度上說具備商品的一般屬性,既有價值,又有使用價值,完全符合作為商品的標準,進而也理應得到與現實生活中的財產同等的保護。
      二、物權說。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虛擬財產可以作為物權的客體。該學說認為:“只要具有法律上的排他支配或管理的可能性及獨立的經濟性,就可以被認定為法律上的物”,“網絡虛擬財產與民法上的物之間在基本屬性上是相同的,所以,在理論上認識網絡虛擬財產,應當把網絡虛擬財產作為一種特殊物,適用現有法律對物權的有關規(guī)定” 。用戶對虛擬財產享有當然的物權。
      三、債權說。該觀點從網絡運營商與用戶是一種服務合同關系的關系出發(fā),認為虛擬財產的本質是一種債權性權利,是應該受到法律保護的。他們認為在這種服務合同關系中,服務合同是網絡虛擬財產存在的前提, “虛擬財產的重點不在于虛擬物品本身,而在于它所反映的服務合同關系。虛擬財產權利就是用戶可以享有由服務商所提供的特定的服務內容的權利”。在這一合同關系下,虛擬財產是網絡運營商提供服務內容的一部分,也是運營商提供服務的一種手段和載體。運營商通過有條件有限制讓渡虛擬財產的部分權能來為用戶提供服務,所以用戶對虛擬財產享有權利的實質是一種通過合同確立的債權。
      四、知識產權說。該學說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它應屬于開發(fā)商的智力成果,應列為知識產權中的著作權范疇。也就是說,對于開發(fā)者,應作為知識產權中的著作權來對待;對于用戶,則屬于著作權的使用權,用戶通過購買或通過過關斬將獲取,并非獲取對這些數據的獨占權和所有權,而是獲取了對虛擬財產的使用權。另一種觀點將虛擬財產認定為是網絡用戶的創(chuàng)造性智力結果。如在目前糾紛較多的網絡游戲中,玩家動輒花費幾千個小時、上萬元的實際貨幣用于網絡游戲,持此觀點的人認為玩家在游戲過程中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伴隨著智力性的勞動投入,因此可以把虛擬財產權利作為知識產權。
    綜觀以上幾種學說,筆者認為,對于虛擬財產的性質認定為特殊的物是比較合理的,也就是說虛擬財產是一種物權。從物權法中對物的理解,我們可以看出:第一,網絡虛擬財產在法律上具有排他支配和管理的可能性。無論是虛擬的網絡,還是存在于網絡的其他虛擬財產,我們都可以對其進行排他性的支配和管理,如網絡運營商可以限定對象、限定時間地開放網絡,可以對網絡上的行為進行管理,另外,對網絡服務商服務器上的電子數據,我們可以憑借現有的計算機技術通過各種方式對其增加、修改、刪除,同時網絡高手也可以憑借自己的“黑客”技術來修改網絡運營商服務器上的電子數據。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網絡用戶也可以通過對自己的賬號設置密碼來防止他人對自己的資料進行修改、增刪,也可以通過一定的程序具體操作網絡虛擬財產,比如可以對QQ號碼進行買賣、使用、消費等等。第二,網絡虛擬財產與物都具有獨立的經濟價值。網絡虛擬財產主要是網絡運營商通過金錢和勞動的付出取得的,如網絡運營商投資開發(fā)網絡、提供電子郵件系統(tǒng)服務、游戲商開發(fā)游戲等等,都需要付出大量的金錢和勞動,這些金錢的支付和勞動的付出,使網絡虛擬財產具有財產性,當網絡虛擬財產同現實中的貨幣價值掛上鉤時,其經濟價值就突顯了出來,所以從網絡虛擬財產的獲得方式上看,網絡虛擬財產確實具有獨立的經濟價值。第三,網絡虛擬財產的存在需要一定的空間,這是與傳統(tǒng)的物在存在方式上的相似性。傳統(tǒng)的物一般指的是有體物,需要一定的空間。網絡虛擬財產的存在雖然不如傳統(tǒng)的動產和不動產那樣需要現實的空間,但是其存在也需要另外一種形式的空間。從物理上來說,網絡虛擬財產作為電子數據需要一定的磁盤空間,這些空間是實實在在的空間;從表現形式上來看,需要一定的網絡虛擬空間,如電子信箱需要一定的存放空間、網絡游戲的人物需要活動空間,武器裝備需要存放空間等,這些空間雖然不同于現實的空間,但是在某些程度上也具有相似性。這些相似性為網絡虛擬財產和現實中的物在使用方式和保護方式上的共性奠定了基礎。
    筆者認為,網絡虛擬財產可以分為以下兩大類型:其一是虛擬網絡本身;其二是存在于網絡上的虛擬財產。虛擬網絡本身是一種重要的虛擬財產。第二種類型的虛擬財產又可以分為以下三種形式:第一種為網絡游戲中的網絡虛擬財產。這包括網絡游戲中的賬號(ID)及積累的“貨幣”、“裝備”、“寵物”等“財產”。第二種為虛擬社區(qū)中的網絡虛擬財產。這包括網絡虛擬社區(qū)中的帳號、貨幣、積分、用戶級別等。第三種為其他存于網絡的虛擬財產。這包括QQ號碼、電子信箱及其他網絡虛擬財產等,第三類是一個包容性、兜底類型,只要非虛擬網絡本身,也不屬于上述兩種形式的虛擬財產以外的網絡虛擬財產,均可以歸屬于第三類。
      既然網絡虛擬財產可以看做是一種特殊的物權,那么其理應屬于繼承法規(guī)定的繼承范圍。但是對于網絡虛擬財產的如何繼承問題,筆者認為應區(qū)別對待,對那些虛擬的財產可支配并能與現實社會的財產有銜接、能互換,應該當做財產涉及到繼承問題,而單純的虛擬狀態(tài)是不能作為財產繼承的。也就是說,虛擬網絡本身不能作為財產繼承,而在虛擬網絡中的可以用現實的貨幣等衡量的虛擬財產應作為繼承法考慮的范圍。同時,網絡的虛擬財產還涉及到死者的個人隱私,如何在保護繼承人的合法權益的基礎上尊重死者的隱私,也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
      如今網絡的發(fā)展已遠遠超過了任何一個時代的信息產品,網絡虛擬財產的繼承是必然的趨勢,但如何繼承、繼承什么以及相關法律關系的矛盾沖突都是需要進一步考慮和權衡的問題,以使法律能夠適應高速發(fā)展的社會現實。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xié)會版權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