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期的一些報道中可以看出,引發(fā)民眾對高速公路收費質疑進而調查的原因,主要在于不少收費公路的性質、經營單位、收費期限、收費金額、資金流向這些本應公開透明的重要信息,竟然是一本“糊涂賬”。
事實上,按照《收費公路管理條例》規(guī)定,高速公路收費的依據(jù)是“收費還貸”,這也就是說,收費的流向應是主要用于償還道路修建的貸款,收費公路每年能收取多少通行費、有多少用于管理維護、又有多少用于還貸,還款期限是多少年,能否在規(guī)定期限內還清,在資金流向上是有明確要求的。同時,公路作為公共設施,財政、物價和交通部門也有責任要求收費公路管理方向社會公布信息,接受公眾監(jiān)督。否則,即便下調收費標準,公眾仍會覺得這可能只是輿論壓力之下的“妥協(xié)”產物,而不是科學合理的統(tǒng)計結果。
目前,不少收費公路已成為部分地方政府的“印鈔機”,可以想見清理工作或許會遇到很大阻力,排除這些阻力不僅要靠自上而下的檢查、督促、監(jiān)管,更需要公眾的監(jiān)督和輿論的壓力。比如山東省此次整頓收費公路,除了將收費標準降了下來,還要求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單位在收費站點醒目位置做好收費公示工作,自覺接受物價、財政、交通運輸?shù)炔块T和社會的監(jiān)督。
只有讓公眾對公路收費情況一目了然,對那些該交的費用就少了抵觸心理,對那些不按規(guī)定收費的行為,更多的人就能理直氣壯地說“不”,讓公路收費逐漸回歸合理。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xié)會版權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