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0日,上海律協(xié)基金業(yè)務研究委員會在上海律協(xié)報告廳召開“民法典擔保部分司法解釋征求意見”座談會。分管會長徐培龍、研究會主任馬晨光、副主任劉倩和郝紅穎以及多名委員參與了本次座談。
《民法典》中對擔保制度作出了重要修改,2000年12月8日發(f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 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擔保法解釋”)的部分條款與《民法典》中的擔保制度存在沖突或不一致,顯然已無法繼續(xù)適用。為配合民法典的施行,最高院在清理擔保法解釋等相關司法解釋基礎上,結合審判實踐,制定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 擔保部分的解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民法典擔保部分解釋(征求意見稿)》”) 。
《民法典擔保部分解釋(征求意見稿)》是繼《民法典》發(fā)布后、正式施行前頒布的為配套《民法典》施行的首個重要解釋性文件。征求意見稿共69 條,分為關于一般規(guī)定、關于保證合同、關于擔保物權、其他具有擔保功能的擔保、附則等五個部分。
會上,委員們對《民法典擔保部分解釋(征求意見稿)》多個條款展開了討論,包括相對人善意時越權擔保的效力、無須機關決議的例外情形、區(qū)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必要性、借新還舊等問題。
會后,研究會將對各項修改建議進行歸納和總結,將意見反饋至最高人民法院,以期增強司法解釋的適用性。